瓷砖作为一种常用的装饰材料,由于生产工艺及铺贴工艺等上的差异,就会导致瓷砖在铺贴后出现颜色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证瓷砖铺贴后的颜色效果,就可以使用色差仪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瓷砖色差产生原因及检测方法,感兴趣 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瓷砖为什么会有色差?
瓷砖由自身色差及铺贴工艺等上的差异,在铺贴后出现色差,是装修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其产生色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工艺的影响
在瓷砖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喷釉不均匀、窑温差、喷墨机单喷嘴颜色不均匀、抛光不均匀等质量问题导致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色号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由于瓷砖本身出现的质量问题,产品不稳定,烧制过程中形成阴阳色。
2.泡水不均的影响
瓷砖在泡水时吸收不均匀,或是泡水的时间相隔过久,从而造成坯体水分不均,从而形成色差。另外,防水层施工不当时,瓷砖不同程度的渗水后也会亦会造成这一情况。
3.铺贴不当的影响
瓷砖在铺贴之前,并不存在任何色差问题,但在切砖使用时,由于操作适当,造成产品色泽层次断裂从而造成色差。施工时候,施工人员未看清色号,将不同色号、不同批次混铺在一起而形成色差。
4.观察环境的影响
观察的光源环境不统一,空间光线不充分或者观察角度有异,也会形成视觉上的色差。
瓷砖色差检测方法:
在肉眼观察颜色的过程中,由于照明光源、观察条件以及观察者主观因素,就容易出现瓷砖颜色评定结果的偏差。随着人们对瓷砖产品颜色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一种可以配合人眼对色的精密测色技术,来管控瓷砖的外观颜色品质。
物质的颜色是由人眼视觉得到的,是大脑对透射在视网膜上的不同性质光线进行辨认的结果。光谱是颜色的基础,光源本身发出的颜色称作光源色,我们通常观察到的物体颜色称作物体色。物体色是由物体的本质,即物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的。物质能够呈现各种颜色,是因为物质在光源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的粒子中的电子发生跃迁,选择性地吸收或发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从而显示其特有的颜色。
色差仪是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光源照明来测量透射色或反射色的光电积分测色仪器。物体的颜色一般用色调、色彩度和明度这三种尺度来表示。色调表示红、绿、黄、蓝、紫等颜色特性。色彩度是用等明度无彩点的视知觉特性来表示物体表面颜色的浓淡,并给予分度。明度表示物体表面相对明暗的特性,是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以白板为基准,对物体表面的视知觉特性给予的分度。
用户使用色差仪对瓷砖颜色进行检测,就可以通过测量的数值结果,准确的评定试样与标样的颜色偏差情况,从而避免人眼视觉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更好地管控瓷砖的颜色品质。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1.仪器开机
不同型号的色差仪开机方法略有区别,用户可以根据色差仪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仪器校正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初次使用色差仪时,就必须要对仪器进行校正。高精度的色差仪包含白板校正和黑板校正。校正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3.仪器测量
色差仪测量时分为标样测量和试样测量。在标样测量界面,将仪器测量口径对准被测样品,贴紧,轻轻按压测试按键,蜂鸣器会“滴”的一声,同时伴随LED指示灯由黄色变为绿色,代表本次测试完成。标样测试完成后,就可以进入试样测量,按照同样的方式,测量出试样的颜色参数。程序就会根据色差公式,自动计算出标样与试样的色差值。用户根据色差仪屏幕上显示的L*、a*、b*及ΔE数值就可以判断瓷砖的偏色情况。
青梅又称果梅,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果实。青梅腌制加工是将新鲜青梅与固体食盐分层堆积于腌制池,利用食盐的高渗作用对青梅进行加工的方法。在腌制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导致其色泽的不稳定性。因此,为了优化工艺,保证其颜色的稳定性,就需要对其颜色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多口径分光色差仪检测腌制青梅颜色。
南酸枣糕是以南酸枣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糕点,色泽是南酸枣糕重要的商品属性,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为了保证南酸枣糕颜色的稳定性,为其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数字依据,就可以使用色差仪对其颜色进行测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检测南酸枣糕的色泽。
色泽是点心重要的外观特征,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还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食欲。如果某一点心产品,在批次上存在颜色差异,就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复购率。本文介绍了小口径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点心色泽的测量分析。
烤羊腿作为一种烤制品,色泽是其重要的外观属性。诱人的色泽不仅可以诱发人们的食欲,还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但烤羊腿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烤制温度及辅料添加等的影响,会导致其色泽不稳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烤羊腿颜色的检测与分析。
CIELab均匀测色空间是CIE规定的用于颜色测量比较常见的颜色空间,该颜色空间是目前色差仪、分光测色仪等主流颜色测量仪器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测色空间。本文对CIELab均匀测色空间及其用于色差测量的特点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