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品表面色釉装饰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关键,但在陶瓷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色差瑕疵。色差瑕疵严重的制约了产品的品质,消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其色差进行管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分光色差仪在陶瓷产品表面装饰色釉色差管控中的应用。

1.原料颗粒的影响
原料颗粒细,反应物之间接触较频繁,在煅烧的过程中,就容易达到较完全的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稳定矿物质结构的色料。如果原料颗粒较粗,就会达不到良好的化学反应,导致色料的不稳定,进行产生色差。
2.原料纯度的影响
陶瓷色料的发色一般是由于其中的着色金属离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而引起的。色料的呈色主要取决于着色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其次取决于制备工艺和使用条件。因此想要获得发色纯正、呈色能力强的色料,必须保证着色金属氧化物有较高的纯度,否则就会产生色差。
3.烧成温度的影响
通过高温烧成提供使反应顺利地进行所需的能量。一定配方条件下对应一定的烧成温度范围,或高或低,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产物,致使色料呈现不同的发色,导致色差。
4.烧成气氛的影响
陶瓷色料的发色金属离子多为过渡金属离子,由于电子跃迁时能级间的能量差不同,不同价态的离子,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可能是完全不同。严格控制烧成气氛,避免色料颜色出现偏差。
传统的色差评价是通过肉眼观察产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因此,为了准确的量化产品的颜色,就可以借助于仪器来测量。仪器测量主要是将色差表现量化,用数值来考察颜色的匹配度。CIEL*a*b*色空间是目前国际上较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三维空间模型,其三度空间的L*代表亮度,a*代表红-绿色轴,b*代表蓝-黄色轴。在CIEL*a*b色彩空间的中心无饱和度,当颜色点远离圆心移动时颜色饱和度增加,色相不变。圆球形顶部的亮度最大,沿L轴向下自白-灰-黑依次变化。在CIEL*a*b*系统中,用三个数字确定该颜色在三维色彩空间中的位置,并反映颜色的基本信息。例如(60,50,15)表示红色,(60,-50,15)表示绿色,(60,15,50)表示黄色,(40,40,20)和(70,40,20)代表具有不同亮度的红色。
CIEL*a*b*可以方便地用两个颜色的CIEL*a*b*之差值△E描述二者的差异。△E表示两种色彩的C1EL*a*b*色彩空间之间的距离,用来表示总色彩差别和建立定量色彩公差,例如表示陶瓷样品和陶瓷试样的色差,通过使用C1EL*a*b*颜色模型来对比陶瓷和标准色样之间的差异,进而判断出陶瓷产品是否存在色差。
CIEL*a*b*颜色测量可以使用色差仪和分光色差仪,根据获得的测量数据计算CIEL*a*b*值。色差仪是通过对被测颜色表面直接测量获得与颤色三刺激值X、Y、Z成比例的视觉响应,经过换算得出被测颜色的X、Y、Z值,也可将这些值转换成其它均匀色空间的颜色参数。分光色差仪测量颜色表面对可见光谱各波长光的反射率,将各波长光的反射率值与各波长之间关系描点连线可获得被测颜色表面的分光光度曲线。分光色差仪是最精确、有用和灵活的仪器,因为它集聚完整的色彩信息、可经过简单计算变成色度计或密度计资料。现在,色差仪和分光色差仪无论是在价格、体积和易用性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分光色差仪更为合理。
青梅又称果梅,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果实。青梅腌制加工是将新鲜青梅与固体食盐分层堆积于腌制池,利用食盐的高渗作用对青梅进行加工的方法。在腌制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导致其色泽的不稳定性。因此,为了优化工艺,保证其颜色的稳定性,就需要对其颜色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多口径分光色差仪检测腌制青梅颜色。
南酸枣糕是以南酸枣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糕点,色泽是南酸枣糕重要的商品属性,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为了保证南酸枣糕颜色的稳定性,为其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数字依据,就可以使用色差仪对其颜色进行测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检测南酸枣糕的色泽。
色泽是点心重要的外观特征,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还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食欲。如果某一点心产品,在批次上存在颜色差异,就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复购率。本文介绍了小口径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点心色泽的测量分析。
烤羊腿作为一种烤制品,色泽是其重要的外观属性。诱人的色泽不仅可以诱发人们的食欲,还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但烤羊腿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烤制温度及辅料添加等的影响,会导致其色泽不稳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烤羊腿颜色的检测与分析。
CIELab均匀测色空间是CIE规定的用于颜色测量比较常见的颜色空间,该颜色空间是目前色差仪、分光测色仪等主流颜色测量仪器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测色空间。本文对CIELab均匀测色空间及其用于色差测量的特点做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