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实的外观色泽可作为果实综合品质是否达到理想程度的外观指标,它也是果实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对果实的商品价值有重要影响。为了准确的测定柑橘果实颜色就,就可以借助色差仪。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用于柑橘果实颜色检测。

果实品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直接指标,可分为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外观品质主要是指果实色泽、大小、形状、表面光洁度和整齐度及果皮厚薄等。内在品质又可细分为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等。其中风味品质是指果肉的口感、质地、风味及香气等;营养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 及其他于人体有益的成分;加工品质是指适合加工果实所需的品质要素。
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也在不断变化。最明显的是果实大小和颜色的转变,果皮色泽变化主要与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有关,大多数柑橘成熟期果皮呈现橙色、黄色,少数为橙红、红色、绿色,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果实内部风味的转变,例如酸度减少,糖分积累,各种营养物质的积累,涩味消失,香气呈现,最后表现出果实稳定的特有的品质。在上述诸多品质因子中,外观色泽尤其的重要。因此,为了准确的测定柑橘果皮的颜色,就可以使用色差仪。
传统皮色色差的检测,主要采用目测法,这种方法不仅受光源环境的影响,其评定结果还因人而异,因此为了客观的量化皮革的色差,就可以使用色差仪。颜色的仪器测量,是以人眼睛的功能为基础。1931年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了标准观察者数据,即标准观察者的光谱三刺激值(指照度、色调及饱和度),从而使颜色的仪器测量成为可能。任一物体的颜色,都可用三刺激值X、Y、Z或它们的导出量L*、a*、b*表示。
色差仪就是利用机器内部光源照明,测量样品的透射光或反射光,通过模扪标准观察者对颜色的适应性。直接测出祥品的三刺激值,给出色差值。其采用目前业界最常用的CIE Lab色空间。CIELab色空间以L*值表示颜色的明度、a*值表示颜色的红-绿值、b*值表示颜色的黄-蓝值。+a*为红色方向,-a*为绿色方向;+b*为黄色方向,-b*为蓝色方向。中央为消色区。当a*和b*增大时,色点远离中心,色饱和度增大。如果单纯以一组L*、a*、b*值来判断某个颜色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当对两个颜色进行比较时,可以通过这两个颜色的L*、a*、b*差值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据检测数据设定一定的容差范围,在进行品质控制时,测量的样品与标准颜色之间色差值在容差范围内即为合格品,超出则为不合格产品。通过使用L*a*b*色空间,使果皮颜色实现数据化。
在使用色差仪测定柑橘果皮颜色时,取柑橘果实,擦拭干净,以色差仪在赤道处随机选取4个点、果蒂和果脐着色部位各1个点进行测定,记录L*值、a*值、b*和H°值,由此计算出柑橘色差指数(CCI)=1000 a*/(L*xb*)。H°值为色差角,随着角度的减小,颜色依次从蓝绿色(180°)、绿色、黄绿色向黄色(90°)、橙黄色、橙红色、红色、紫红色(0°)过渡。CCI值反映果实色泽综合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果实颜色越饱满均匀。
青梅又称果梅,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果实。青梅腌制加工是将新鲜青梅与固体食盐分层堆积于腌制池,利用食盐的高渗作用对青梅进行加工的方法。在腌制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导致其色泽的不稳定性。因此,为了优化工艺,保证其颜色的稳定性,就需要对其颜色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多口径分光色差仪检测腌制青梅颜色。
南酸枣糕是以南酸枣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糕点,色泽是南酸枣糕重要的商品属性,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为了保证南酸枣糕颜色的稳定性,为其生产工艺优化提供数字依据,就可以使用色差仪对其颜色进行测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小口径色差仪检测南酸枣糕的色泽。
色泽是点心重要的外观特征,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还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食欲。如果某一点心产品,在批次上存在颜色差异,就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复购率。本文介绍了小口径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点心色泽的测量分析。
烤羊腿作为一种烤制品,色泽是其重要的外观属性。诱人的色泽不仅可以诱发人们的食欲,还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但烤羊腿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烤制温度及辅料添加等的影响,会导致其色泽不稳定。本文介绍了便携式色差仪用于烤羊腿颜色的检测与分析。
CIELab均匀测色空间是CIE规定的用于颜色测量比较常见的颜色空间,该颜色空间是目前色差仪、分光测色仪等主流颜色测量仪器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测色空间。本文对CIELab均匀测色空间及其用于色差测量的特点做了介绍。